持之以恒深化拓展基层减负(评论员观察)
建立崇尚实干、带动担当、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,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提升能力、担当作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
热点资讯,热点话题事件
建立崇尚实干、带动担当、加油鼓劲的正向激励体系,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干部提升能力、担当作为的积极性、主动性和创造性
基层减负是一个老话题。近年来,从中央到地方,纷纷出台措施、采取行动,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,取得明显成效。但在有的地方,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等问题仍然存在,甚至换了“马甲”、出现“变种”,一些基层干部对减负的获得感并不强。
年关将至,半月谈记者在调研时发现,一些基层干部为迎接年底的各项考核、检查,犯上了“年底综合征”。疫情影响没留痕?补!多年前的工作没档案?造!缺材料影响年底考核?填!年底如何“突击”花钱?培训!部分基层干部不得不使出“十八般武艺”,最后都落在“弄虚作假”上。
时下,不少地方的学习培训办得有声有色,不断帮助基层干部开阔思路、提高本领。然而,《半月谈》记者发现,一些地方平时并不重视学习培训,而习惯于年末搞突击培训。对于变了味的学习培训,基层干部表示,真该改改了。
不久前,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,“要密切联系群众,经常深入基层、深入实际,把工作抓到群众心坎上,力戒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。”今年4月,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,强调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。当前,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风险挑战,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难度加大,更加需要以优良作风狠抓工作落实。
中国纪检监察报9月24日消息,近日,有媒体报道,大量的政务APP占用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时间,沦为形式主… 继续阅读 指尖留痕加重基层负担:安装政务APP与考核挂钩,处处打卡拉票
最新一期《半月谈》关注了一个常用短语,叫“看着办”,挺有意思。身为基层干部,谁没请示过上级?有请示就该有回复,只是有一种回复,基层干部听了心里会打鼓——3个字,“看着办”。这3个字,要说基层有人从来没听过,怕是没谁会信。只是,这3个字,很多时候成了一些基层干部的“紧箍咒”。
“千万别让人知道是我说的。”“别写进去啊,咱可是兄弟,我才跟你说这些的。”“领导可能嘴上不说,但会给我小鞋穿。”如今,“不提名字”已经成为不少干部打开心扉讲真话的前提。《半月谈》记者采访发现,干部在面临各类采访或询问时,不管主题是正面还是负面,都希望能在事后的新闻报道或者调研报告中隐去名字。
有坑没萝卜,有人留不住,“年年招人、年年缺人”……《半月谈》记者调研发现,基层专业干部选拔难、流失多问题,较为普遍。
《山东省乡镇人民政府工作条例》将于8月1日起施行。这是全国以减轻基层负担、强化工作保障、完善乡镇服务管理职能为宗旨的首部省级地方性法规。针对阻碍基层创新的沉疴痼疾、减而复增的任务负担,这部法规提出一些新的解决之道,将基层减负纳入精细化、法治化轨道。